人偶剧曾是时代最尖端的艺术形式,这样说或许大家很难想象,然而在1923年(大正12年)11月,在舞台照明家远山静雄(1895~1986)位于东京麻布的邸宅举行了《阿古拉维与塞里赛特(アグラヴェーヌとセリセット)》(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原著)试演会,这次演出即是一批坚信人偶剧之“新”的青年所做的尝试。随后,这批年轻人组建人形座,其中即有舞台美术家伊藤憙朔(1899~1967)与舞台导演·演员千田是也(1904~1994)兄弟二人。在今天看来,这次试演会可被称为日本现代人偶剧的起点。
他们深受同时代欧洲戏剧的影响,爱德华·戈登·克雷格(Edward Gordon Craig)(1872~1966)的演剧论《演员与超人形(俳優と超人形)》(1907)为其重要的灵感来源。克雷格的演剧论因“演员已不在,超人形必须代替其登场”这一充满魅力的过激主张而为人所知,推动着探索最尖端艺术的伊藤一众,使其开始挑战需要修炼工夫方能操作的提线人偶剧。
如果日本人偶剧受到西洋的影响是前提,那么1894年(明治27年)达科(D’Arc)座来日这一重要事件在此也不得不提。在这与人形净瑠璃和结城座的提线人偶完全不同的外来人偶剧中,许多让人毛骨悚然的骸骨公然登场,随着灯光与音乐跳起滑稽的舞蹈,这样罕见的场景吸引了众多观众。有记录显示:五世尾上菊五郎(1844~1903)受到达科(D’Arc)座启发,在演出中采用人偶式的肢体活动。可以说,此次达科(D’Arc)座的来日公演预言了在此之后人偶剧将成为新兴艺术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