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paku 早稲田大学演劇博物館

C-03-k

20世纪前半叶 儿童剧(御伽芝居)的诞生与发展

 
  日本的儿童戏剧(职业/成人演员为儿童观众创作上演的戏剧)是在创造出“儿童”概念的欧洲近代思想、儿童文学及儿童戏剧的影响下产生的。具体来说,是以川上音二郎及其一座1903年10月于本乡座上演并广获好评的“御伽芝居”《浮胡弓(浮かれ胡弓)》《审判狐狸(狐の裁判)》为滥觞的。随后,“御伽芝居”随着日本首个儿童剧的专业剧团“御伽剧团”(お伽劇団)的创立(1906年)、“有乐座子供日”(1909~1920年)及帝国剧场“家庭娱乐会”(1916~1928年)上演“御伽芝居”、及宝塚少女歌剧演出“御伽歌剧”(1914~1930年左右)而得到广泛传播。
  20世纪20年代,“御伽芝居”受到起源于儿童杂志《红鸟(赤い鳥)》(1918~1936)的童心主义影响,开始改称“童话剧”,其内容也由封建的说教剧转向市民社会的故事。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即是民众座于1920年以“童话剧”之名演出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原著的《青鸟》。此外,在这一时代,受到欧洲戏剧影响的剧作家  ·导演小山内薰也在小寿寿女座及筑地小剧场积极参与儿童剧的创作及排演。
20世纪30年代,以剧团东童为魁首,浅野儿童剧学校(アサノ児童劇学校)、Teatro Piccolo(テアトル·ピッコロ)、若叶童话剧团等多个儿童戏剧的剧团纷纷诞生,各放异彩。在这一时代,日本社会身处经济不景气与社会不安定的状况中,于是儿童戏剧的创作者们决定向儿童传递“真实”,而不是“梦”与“美”。这一倾向在戏剧创作方法上则显现出强调现实的现实主义色彩,就此也诞生了“用儿童来演儿童,用成人来演成人,儿童与成人共同创作的戏剧”才是儿童戏剧的现实主义这一观点。
  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阴霾下的20世纪40年代,1941年“日本少国民文化协会”中的“少国民演剧教室”创立,儿童剧也沦为推进儿童文化管控及积极配合战争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