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paku 早稲田大学演劇博物館

C-11-k

学校剧·戏剧教育

 
  早在20世纪初,严谷小波就已在《少年世界》(1906年)中介绍了由儿童登台演出的“学校戏剧(学校芝居)”,可惜当时的父母对戏剧的理解还处在“跑江湖卖艺(河原乞食の所業)”的阶段,这一概念未能普及。严谷也因此在杂志《少女世界》(1909年)中把学校戏剧的剧本改称为“对话”,弱化了戏剧的色彩。
  20世纪10~30年代,在大正民主及自由教育运动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关注“自由诗”“自由画”,也开始关注“儿童自己演的戏剧”。1919年,小原国芳等小学教员在学艺会上安排学生演出《天岩户(天の岩戸)》等剧目,并将其命名为“学校剧”。也是在这一时期,坪内逍遥开始论述儿童戏剧。另外,文部官员井上赳等编纂的国定教科书《小学国语读本》(1933年)首次将戏剧编进教科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导入的学习指导要领(试案)的国语与社会部分出现了与戏剧相关的内容,然而1971年实施的指导要领中“剧”字全被删掉,学校里的戏剧活动也限定只有部分教师才能进行。
  在戏剧理论和方法方面,20世纪50年代,儿童戏剧研究家富田博之出版了《演剧教育》(1958年),提出了“演剧教育”这一概念,并定义为“用戏剧来进行的教育”。此外,20世纪60~80年代,近代文学研究家西尾邦夫及学校剧研究家冈田阳等开始关注美国的“创造性戏剧(creative dramatics)”及英国的“戏剧教育(drama in education)”,并翻译了相关书籍,因此在此之后的戏剧教育中也开始出现了受到欧美戏剧教育影响的“戏剧(drama)”及“戏剧(drama)教育”等词汇。
  进入21世纪,新改订的学习指导要领(2002年度)中重视“生活力(生きる力)”概念,设置了交流教育推进会议(2010年),教育方向朝着活力学习(active learning)转换(2012年),以此为背景,戏剧再次得以积极导入教育实践中。例如,2002年三省堂将“体验对话剧”编入国语教科书《现代国语》,教育学家渡边淳出版《教育中的演剧真知(教育における演劇的知)》(2001年)及《作为教育方法的戏剧》(2009年),剧作家·导演平田稻(平田オリザ)出版《发掘沟通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力を引き出す)》(2009年),戏剧教育研究家小林由利子等出版《戏剧教育入门》(2010年),提出了通过戏剧进行教育的全新理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