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paku 早稲田大学演劇博物館

CC-02-n

第1章   人形劇,超帥的!

 
  雖然難以理解的人應當非常多,但偶戲曾是最先端藝術的代表。1923(大正12)年11月在東京麻布,舞台燈光師遠山靜雄(1895-1986)宅邸中,以試演會形式發表的《阿格拉凡和賽莉塞特》(莫里斯.梅特林克原作),即是由一群深信偶戲「新穎性」的年輕人們所做的實驗。爾後將此命名為「人形座」的這群年輕人中,有舞台美術設計師伊藤熹朔(1899—1967)及舞台導演/演員千田是也(1904—1994)這對兄弟。直到今天」,這場試演會仍被視為日本「現代偶戲」之開端。
  他們深受同時代歐洲戲劇的強烈影響,特別是愛德華.戈登.克雷(1872—1966)的戲劇理論「演員與超級人偶」(1907),是他們重要靈感來源。「演員必須消亡,應該讓超級人偶取代他的位置而登場」,這句激進且具有魅力的論點為人熟知。此戲劇理論驅使正在摸索藝術最前端的伊藤等人,挑戰需要磨練操作技術的傀儡戲。
  另一方面,發生在上述日本偶戲受西方影響之前,此處欲先談論1894(明治27)年D’arc座(譯者按:以都柏林為據點的英國劇團)來日本表演之事。與日本的人形淨瑠璃或懸絲傀儡「結城座」不同,這個渡海而來的外國偶戲中,有數個令人毛骨悚然的骸骨登場,配合著燈光與音樂跳著滑稽的舞蹈,這樣稀奇罕見的場面吸引了大批觀眾。當時出現了歌舞伎演員五世尾上菊五郎(1844—1903)受到D’arc座啟發而在歌舞伎中加入模仿人偶演出的記載。D’arc座來日本演出,可謂是預言了偶戲此後將擔負新型態藝術樣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