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paku 早稲田大学演劇博物館

CC-04-n

第3章 人形劇,討喜卻又激進

  以討喜外觀發出強烈信息。此為偶戲的特長之一,特別是早期NHK電視偶戲,即巧妙地運用了此性質。
  例如1956(昭和31)年至64(昭和39)年間播放的偶戲連續劇《快樂村》,以蔬菜及水果種族共生的世界為舞台。黑柳徹子和里見京子等人參與配音,結合人偶外型,萬分討喜。然其中卻有著蔬菜為農民、勞工;水果為都市人、資本家之隱喻,兩個族群經常發生衝突。
  1964年至69(昭和44)年間播放由井上廈(1934—2010)與山元護久(1934—1978)編寫的《突然出現的葫蘆島》,至今仍有極大知名度。由片岡昌(1932—2013)親手設計的極度Q版的角色們,個個十分可愛、滑稽,吸引大家目光。然而故事中卻不時提出戰爭、政治、環境等各種嚴肅問題。另外,這齣偶戲亦提及了在葫蘆島這生命共同體中,年齡與性別,以及不同身分、出身、價值觀的人如何共生等當今仍不斷面對的課題。劇中並無濃厚的說教意味,反而以輕鬆滑稽的方式來呈現,此為本劇出眾之處。
  雖然聽起來有點像是胡說,當前社會意外地有許多課題由人類自己來說的話可能會造成紛爭,然而卻允許透過人偶來點出。我們果真是已被外觀討喜又滑稽的木偶給魅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