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paku 早稲田大学演劇博物館

CC-07-k

孩童中的多樣性

 
  進入21世紀後,推行了「社會包容」,其保障在社會上的弱勢族群能夠參與社會。此想法主要追求全部的孩童,含括了在孩童中處於更弱勢立場的嬰幼兒、住院病童、身心障礙孩童、性少數孩童、具有外國血緣的孩童等等,設計能讓他們參與的教育計劃及社區總體營造。戲劇亦同。
  在以孩童為主題的戲劇中,有描繪在社會上為弱勢族群的孩童們之作品。本展中,介紹了幾部以這樣孩童為主角的作品,如東京環球劇場的「深夜小狗神祕習題」(2014年日本首演),是講述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的少年去追查殺害小狗的犯人。劇團Urinko的「現在的我與過去的我」(2018年首演),述說性少數的男性教保員追溯過去,與少年時期的自己相遇之故事。劇團稻草人座的影劇「木雕之狼」(1986年首演)中,敘述了出去狩獵的愛努族少年,和被囚禁的母子相遇、與熊神決鬥之事。愛知縣藝術劇場的「小島與伊娃」(2018年日本首演),則是描述了有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及孩童相遇的故事。
  亦有針對社會弱勢族群孩童自身的戲劇。在這些作品中,配合著他∕她們的交流方式而創作。在本展中列舉了以下作品:劇團風之子的「躲貓貓」(1995年首演),是以0~3歲幼兒為對象。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Theatre Planning Network醫院劇場項目中的「潔白書中的舞會」(2018年首演),是以殘疾孩童為對象。一般而言,為了孩童觀眾而演出之戲劇,為能夠讓生於此時代的孩童們產生共鳴,因此嘗試了木偶劇、音樂劇、身體劇場(Physical Theatre)等各種戲劇形式。近年,特別從社會包容性觀點出發,為使孩童們能自然地參加,參與式戲劇、感官戲劇、實境戲劇等戲劇形式亦備受矚目。
  與孩童主題戲劇有關的多數人,是遵守「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而來的「全部的孩童皆可參與戲劇」之宗旨來進行活動。然而,在「社會包容」重要性高漲的現今,「全部的孩童」究竟是指誰?乃需要再進一步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