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是亞洲唯一的戲劇、影像專門綜合博物館,不只日本戲劇之相關文物、文獻,亞洲文化圈中各式各樣的戲劇相關資料亦館藏豐沛。迄今企劃了許多介紹亞洲舞臺藝術的展覽,然而像此次以跨境觀點聚焦於一個故事的展示,則為初次嘗試。
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被譯為多國語言,尤其在漢字文化圈中更是極受歡迎。根據小說改寫、改編而成的戲劇作品,亦突破原作的地域性、文化、語言等隔閡,藉由各種表現媒介,廣泛地在大中華地區各地及日本等製作,擄獲不少觀眾的心。本展將日本、中國、臺灣三地的戲劇「三國志」薈萃一堂,挖掘其各自的舞臺魅力。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難以前往劇場的此刻,希冀大家能夠藉由此展覽感受到如同現場觀劇一般的樂趣。
本展舉辦之際,承蒙多方大力協助,特別是無償提供本展《三國志》相關劇目珍貴劇照、影像的臺灣國光劇團,在此謹獻上至深謝意。
2020年9月
《三國志演義》是講述中國三世紀時,魏、蜀、吳三國爭霸的故事。為元末明初羅貫中整理、加工「三國志」故事而成。在中國所通行的是由清代毛宗崗整理的《毛宗崗批評三國志演義》。相對於此,日本的「三國志」則是以早於毛宗崗本的明代《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為基礎發展而來。李卓吾本在江戶時期之譯本,即湖南文山的《通俗三國志》成為了吉川英治《三國志》等作品的底本。因此,關羽為「漢壽亭侯」等在中國不太為人所知的虛構情節,在日本卻廣為人知。
「三國志」故事的時代僅約六十年,然而在這個時代,與古代羅馬帝國匹敵的漢朝崩解,進入亂世,可謂是中國史上的一大轉變期。此時,邁入卑彌呼時代的日本,也正迎來巨大的變革期。
發跡於此動亂時代的諸多君王、武將以及軍師,他們秉持著自己的信念而與對方激戰,以實現自己的志向。他們的「生存之道」並非千篇一律,而是有多種樣貌。後世的我們,會因身為軍師、智謀無人可比的諸葛亮,其對劉備守忠盡義的一生而深受感動。也會因劉備與關羽、張飛他們超越君臣關係的友誼而流淚。又或者,會對絕無僅有的反派卻又才華洋溢、果決的曹操叫好。隨著個人的感受,支持自己喜愛的角色人物,打造屬於自己的「三國志像」,如此兼容,不正是「三國志」的有趣之處嗎?
以約1700年前中國內戰歷史為題材的「三國志」,鮮明地描寫了亂世中各個性格多元的名士、戰將、女性其奮戰之模樣,擄獲了世界人心,備受歡迎。近世以降,在中國「三國志」故事能夠廣為流傳,除了『三國志平話』、『三國志演義』等書籍外,亦與相當於日本講談的「說話」,或不賴於文字,登場人物在觀眾面前精彩生動地傳達故事的戲劇等媒介有很大的關係。現今日本,除了吉川英治的小說外,與演劇相同,極具真實感的橫山光輝的漫畫與NHK人偶劇《三國志》的影響力亦不容小覷。
由多民族、多文化所組成的亞洲文化圈中,構築了有各種形式及表現力豐富、百花齊放的戲劇世界。隨著表演藝術特性及文化理解的不同,各地舞臺表演中所形成之「三國志」故事中的人物姿態亦千差萬別。
本展為了讓大家領略在各自戲劇脈絡中所創造出的「三國志」人物特徵與魅力,把展間作為一個大舞臺,以同臺競演的方式呈現。將本館館藏品中所精選的戲服、戲偶、浮世繪等多種演劇資料薈萃一堂,向觀眾傳遞活躍於日本、中國、臺灣等各地舞臺的「三國志」風雲人物。
此外,本展亦特別關注「三國志」故事中登場的女性。如『三國演義』中,「美女連環計」所利用的貂蟬、智勇兼備的孫尚香、為保護劉備之子而絕命的糜夫人等,聚焦於這些在以男性為中心的激戰背後,堅持自身生存之道的女傑,介紹她們在舞臺上光彩奪目的凜然姿態。
希冀大家能夠通過本展,以多元的視角寓目「三國志」。
「三國志」故事自古便藉由各類媒介重現。如口傳文學、書籍,近世以降的戲劇,進而現代的電視劇、電影、動畫等,以各種形式所建構的「三國志」世界、人物及其魅力,比較它們的各式差異也是一種樂趣。
「三國志」中的人物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眼前,重現激戰與鬥智場景,戲劇是最合適不過了。在中國,以「三國志」為主題的戲劇作品的出現,可追溯到12、13世紀的南宋時期。不僅是由人所扮演的形式,亦有人偶劇和皮影戲。14世紀以降,伴隨著戲劇急速發展,出現許多改編「三國志」故事的作品,其中一部分至今仍在舞臺上演出著。在19世紀末臻於成熟的京劇,初期以老生(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擔任主角,能夠發揮老生演技功力的「三國」戲劇自然成為京劇中的代表劇目。
「三國志」以東亞為中心廣泛地被接受,因此在中國以外的東亞地區亦演出「三國志」故事。同時,在各地也創作出新的劇目以及登場人物。受到京劇影響的臺灣人偶劇「布袋戲」,以單手操縱人偶,創造出了極具動感的「三國志」風雲人物。在日本,歌舞伎嘗試以獨特的理解方式來設定人物。根據各地不同的戲劇「形式」所創作的「三國戲劇」及舞臺演出,可說是《三國志》接受史上必然無法忽視的輝煌一頁。
在近代,存留許多有關日本人前往中國旅行時的當地見聞之紀錄。這些雖多為文章形式,其中亦有不少照片及繪畫。特別是以京劇為首的各種傳統戲劇,因其獨特裝扮、華麗鮮艷之戲服及冠飾等,觀眾能夠享受視覺、聽覺兩方樂趣,格外吸引外國人興趣,故此成為照片、繪畫的一大主題。本館所藏日本畫家福田眉仙(1875~1963年)、地質學家福地信世(1877~1934年)其以中國傳統戲劇上演情景為主題的繪畫,以及日本畫家若柳柳湖(1888~1983年)的「臉譜」與舞臺扮相之畫集,這些都是鮮明訴說當時劇場景象的紀錄。
這些畫主要在1920年代所繪製而成。近代與京劇舞臺相關的圖像,多是以演員為中心的黑白肖像照,因此這些色彩鮮豔、栩栩如生地展現劇場及上演情景氛圍的資料非常稀有,是能夠窺知1920年代前後傳統戲劇面貌之極其珍貴的文物。
更令人玩味的是,像這樣《三國志》相關劇目及人物的繪畫,為此三人作品中的共同主題,實際上是多數存在的。其中一個原因應當是在當時中國《三國志》故事的演出頻率是較高的。此外,由此資料亦能窺見可以發揮演員本身唱功、武打場面較多的《三國志》戲劇,是多麼令民眾狂熱。
日本的「三國」故事,其特色在於製作了多數不亞於大中華地區的小說、影像、戲劇作品。這些作品活用了各媒介特點,表現了形形色色的「三國志」世界觀。小說有吉川英治的《三國志》,影像作品有自1982年開始播放的NHK人偶劇《三國志》以及從1992年至1994年上演的動畫《三國志》(Shinano(信濃)企畫,東映發行),這些都在日本國內傳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與小說、影像形成不同風韻的舞臺表演中,亦以日本特有的理解方式來表現《三國志》。早在江戶時期歌舞伎作品中即可見,元文2年(1737)於江戶河原崎座上演的《閏月仁景清》中,出現了惡七兵衛景清扮演張飛、畠山重忠扮演關羽。此後,至今仍以歌舞伎十八番的《關羽》持續演出。在近代作品中,熟知中國戲劇的池田大伍(1885~1942),以眾說紛紜的「關羽斬貂蟬」為藍本加以敷衍、創作《妖婦》一作。作品的題材及他對《三國志》人物的解讀方式頗有深趣。
此外,近年最受關注的《三國志》表演,應當是二代目市川猿翁嘗試各樣挑戰的超級歌舞伎中的『新・三國志』三部曲。實際上為女性的劉備及諸葛亮戀人的登場,這些對《三國志》新穎的理解,再加上充滿強烈視覺性要素的舞臺,可說是與新世紀的揭幕相呼應,以嶄新的觀點重繪《三國志》,引發熱烈回響。